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0年10月16-22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会议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武汉大学、湖北大学、黄冈师院主办,华中师大、中南民院、郧阳师专协办。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116人,其中包括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学者23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3份,突出表现在:拓宽研究领域,注意新材料的发现和利用,注重科学实证精神。
(一)文献学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周勋初《唐代笔记小说的材料来源》,指出唐代笔记小说的重要来源之一乃唐之国史;王兆鹏考辩《古今词统》误收误题唐五代词,多有发明。吴在庆从一条稀见的杨贵妃资料入手,揭示了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的文献价值。他如刘真伦《〈文录〉辑考》、陈耀东《〈祖堂集〉及其辑佚》、陈顺知《刘长卿集版本考》,都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对专书作出了细密考述。
(二)传统疑难问题及作家行迹、作品系年的考辨。陶敏考刘禹锡诗中的“九仙公主”,阎琦论韩愈贞元二十一年郴州待命及相关的几个问题,郁贤皓辨安史之乱初期李白行迹,罗时进说寒山生卒年,刘学锴析李商隐开成末南游江乡,探微索隐,均有新见。张清华《沈亚之行年考》、李芳民《张九龄诗歌系年考》、张耕《王建生平考论》等,亦旁搜远绍,甚见功力。他如李中华《晚唐“三十六体”辨说》、陈飞《唐代“常明经”考述》、胡可先《吴富体考论》、邓小军《杜甫疏救房琯墨制放归鄜州考》、戴伟华《从贞元、元和墓志谈韩愈研究中的三个问题》,均细密详实,多发前人所未发。
以开阔的视野和多元的思维,对作家作品、接受个体或群体、文学与政治文化、诗学理论等重加观照。
(一)文学本体研究。陶文鹏从艺术表现、情感、哲理等方面对杜甫的咏物诗作出详细考察,张明非、郑在瀛分别就李商隐对比兴寄托艺术的深化及有关评价予以新的考述。余恕诚以阮籍和李商隐诗风特征和先后变化为切入点,就古诗之象征性、多义性及从主理到主情的变化作了深入探讨。莫砺锋认为晚唐咏史组诗在雅文学范畴内的价值欠缺通过向俗文学的转化得到了补救。他如马承五《略论中晚唐前期诗歌创作的走向》、黄世中《论中晚唐文人恋情诗的仙道情韵》、刘宁《论唐末的香艳诗人》、朴柱邦《晚唐唯美诗风格特色之探索》、余传棚《论孟浩然山水诗“诗中有画”》、王友胜《论李颀赠别诗中的人物形象》,或考或论,或宏观或微观,引人注目。
(二)文学接受史研究。尚永亮从对屈、贾、陶的接受态度考察中唐贬谪诗人心态,论析了柳宗元、刘禹锡与白居易等不同的接受心理和接受差异。郑滋斌描述了李、杜在明末清初学者那里的接受情形。他如王锡九就金诗学唐历程,金银雅就刘禹锡对乐府古题的体认和运用,孟修祥就陈子昂对屈原思想品格、艺术情感的接受,日本学者河内昭园、入谷仙介就皎然之佛教接受形态、初唐诗对王维创作的影响,亦作了有益的探讨和论述。
(三)文学与政治、文化及社会习尚的综合研究。谢思炜详细论述了初盛唐的政治变革与文学繁荣;杨承祖将颇涉时事的元结作品作了十点归纳;吴相洲《论初唐人对近体诗律的探索与诗歌入乐之关系》、斋藤茂《唐代音乐文献研究叙说》,则将视野扩展到音乐领域,对唐代诗律及文人的音乐好尚作出新解。他如丁放《论张说在盛唐前期文坛的领袖地位及其成因》、户崎哲彦《许浑“寄李相公”二首诗与“牛李党争”史》、吴河清《唐人昭君诗的历史内涵》、谢汉强《柳宗元柳州时期的文学创作》、李芳民《唐代诗人游居寺院习尚的原因探析》、郑瑛中《浅议郑虔与台州唐代文化》,对论题均有较深入的考察。
(四)诗学现象和诗学理论的研究。陈铁民就情景交融与王维对诗歌艺术的贡献作出新论;朱易安则着力于理学方法和唐诗批评之美学趣味的研究;蒋寅对《唐贤三昧集》的产生背景及理论意义作出剖判和评析。他如浅见洋二《论“诗史观”》、刘卫林《中唐诗学造境说与佛道思想》、胡大浚《梁肃的文学观》、陈允锋《韩愈诗学思想渊源新探》等,亦别具胜解。
(五)实地验证、中西对比等方法的运用。简锦松利用水文、测量、电脑等手段,采取“完全模拟实地状况”的研究法,对杜甫夔州诗及古注进行检验;贾晋华介绍了美国汉学研究的现状及有关期刊,主张利用数据库索引技术以减少大量重复劳动;张思齐在中西诗歌比较研究的视野中探索白居易的宗教观、闲适意境。他如台湾学者杨国娟、康韵梅、方介、朱国能等则分别从色彩字的运用谈李白诗艺,从《杜子春》等作品论其叙述话语及意义建构,从种树的生命意义或对儒释的统合看柳宗元其人其文,均视角独特,颇有新意。
百年学术的回顾与前瞻,蕴涵着浓重的世纪意识、对未来学术的深切关怀。(一)关于断代、分体文学史的学术回顾。董乃斌从唐代文学史的编纂入手,扼要介绍了唐代文学史发展演变的情况;葛晓音在对唐诗研究百年走向和得失作出考述后指出:唐诗研究以至古代文学研究往往因描述性的写史方式而导致理论思维的欠缺,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刘尊明以统计分析学的方法,展示了20世纪唐五代词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如张忠纲、赵睿才的《二十世纪杜甫研究述略》,杨军、吕燕芳的《王绩研究述评》,周斌、尚永亮的《近二十年宋之问研究综述》,柳宗元研究会的《二十年来柳宗元研究活动简介》以及日本学者森冈缘的《日本20世纪李商隐研究简介》、韩国学者柳晟俊的《韩国国内唐诗研究之概况》,则分别就不同作家、不同国别的有关研究作了回顾和总结。(二)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及对未来研究的思考。陈友冰对海峡两岸在唐代文学研究上的相似与共通、特点和优长、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研究,所得结论发人深思。赵昌平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观注焦点,提出四点建议:把握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向,打通中西学;打通国学各部类,把握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开拓史料学的新领域,进一步打通历史学与文艺学;打通感悟与理论的界限,形成个性化的研究风格。他如刘明华、王位庆等人则从更新学术发展的思路出发,阐述了建立唐代文学网站的必要性和意义。
按照学会章程,本次年会顺利完成理事会改选。会议选举傅璇琮为会长,罗宗强、郁贤皓、董乃斌、阎琦、陈尚君、赵昌平为副会长,阎琦、张明非为正副秘书长;刘学锴、陈允吉、陈伯海、张明非、罗宗强、郁贤皓、赵昌平、尚永亮、陶文鹏、陶敏、阎琦、莫砺锋、梁超然、葛晓音、董乃斌、傅璇琮等十六人为新一届常务理事。会议决定下一届年会在西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沿东坡赤壁及武当、古隆中一线作了学术考察。
(尚永亮、王位庆)